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安全激励机制研究
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建设阶段,建筑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息患相关。在 政府的多次工作会议中均提到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,包括但不限于推动经济结构 改革、带动劳务人员就业、提升社会幸福感等。但是由于建筑业的生产特点与制造业等第 二产业不同,其工作环境较复杂、牵涉单位较多、标准化程度较低,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 中存在大量风险,容易引发安全事故。2016年国内建筑业安全事故占总数的5.6%,其中 较大安全事故更是占10%以上。不安全行为作为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,得到了社会各 阶层的广泛关注,如何针对施工建设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管控,一直是企业管理层 和业界学者的关注焦点。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通常包含管理行为缺失及人因操作失误,即 对应不安全管理行为和不安全作业行为,这两类不安全行为联系紧密,是安全事故高发的 “罪魁祸首”。基于此,本文将深入研究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自身间和不安全行为对安全 事故的影响关系,并结合技术创新,引入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方式,加强对安全事故控制。 首先,本文通过介绍事故致因理论,对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进行分析,从 事故产生机理的角度,强调了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性,界定了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内涵,在此 基础上回顾了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以及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情况。 其次,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维度划分,并结合现场观察,确 定了包含了13种行为的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集以及包含了7种事故类型的典型安全事故 集。结合这一维度划分方式,分析挖掘了不安全行为和安全事故的5种影响维度,并以此 为依据进行了相应问卷设计,服务于后续的量化分析。 之后,本文依托于问卷收集的数据,构建了不安全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关系网络模型, 通过对关系网络模型进行3个维度指标分析,揭示了不安全管理行为、不安全作业行为和 安全事故在关系网络中的定位。在分析过程中包含的节点相对影响力的量化排序亦是后续 绩效指标权重设计的基础。 最后,本文依据不安全管理行为在关系网络模型中权力中心的定位,结合行为激励理 论,以安全激励机制(安全管理行为)为切入点,辅以技术创新手段,对工人的不安全作 业行为进行管控,从而降低事故率,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有效性。
关键词: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社会网络分析安全激励机制
目 录
致谢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I
摘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II
ABSTRACT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III
l绪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
1.1研究背景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
1.2研究目的和意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
1.2.1研究目的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
1.2.2研究意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
1.3研究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
1.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
1.4.1研究方法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一4
1.4.2技术路线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4
1.5研究创新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
2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7
2.1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7
2.1.1不安全行为定义研究综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一7
2.1.2管理者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8
2.1.3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
2.2行为关系研究综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9
2.3事故致因理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lO
2.3.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0
2.3.2事故致因2-4模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l
2.4社会网络理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
2.4.1社会网络内涵界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
2.4.2社会网络基本概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
2.4.3社会网络理论应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3
2.5行为激励理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3
2.5.1内容型激励理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
2.5.2行为激励理论应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5
2.6本章小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5
3不安全行为和安全事故理论分析及问卷设计、检验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7
3.1不安全行为维度划分及识别筛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7
3.1.1不安全行为的维度划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7
3.1.2不安全行为的识别筛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7
3.2安全事故类别划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8
3.3不安全行为和安全事故影响关系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9
3.3.1不安全管理行为自身间影响关系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9
3.3.2不安全管理行为对不安全作业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9
3.3.3不安全管理行为对安全事故的影响关系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0
3.3.4不安全作业行为自身间影响关系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0
3.3.5不安全作业行为对安全事故的影响关系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0
3.4问卷设计、检验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1
3.4.1问卷设计依据及过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1
3.4.2问卷形式及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2
3.4.3问卷样本描述性统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2
3.4.4问卷样本一致性检验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2
3.5本章小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3
4不安全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关系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4
4.1关系网络模型构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24
4.2关系网络模型指标确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6
4.2.1关系网络整体结构指标确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6
4.2.2关系网络中个体中心度指标确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7
4.2.3关系网络中节点影响力指标确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8
413关系网络模型结构分析与讨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9
4.3.1关系网络整体结构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9
4.3.2个体中心度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 l
4.3.3相对影响力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35
4.3.4关系网络模型分析总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6
4.4本章小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6
5针对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监测的安全激励机制模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38
5.1结合智能安全帽系统的工人不安全行为数据收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38
5.2施工现场工人安全激励机制模型构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1
5.2.1安全行为绩效指标体系设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l
5.2.2安全行为绩效指标权重设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2
5.2.3安全行为绩效考核标准设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2
5.2.4奖惩方案设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45
5.3模型实例验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46
5.4本章小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51
6结论与展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2
6.1研究结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52
6.2局限与展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53
参考文献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54